-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韩兴超 on 评《大学物理》2021年(第40卷)第6期
- 一个致远的学生 on 总算有点时间了
- 您的学生 on 总算有点时间了
- 济南网站建设 on 中国的一流大学只能来自于民办大学
- www.yzc366.com on 大跃,一路走好
Archives
Categories
Meta
Author Archives: hrma2
一个神奇的地方–宁夏同心县
一个神奇的地方–宁夏同心县 宁夏同心县,宁夏最贫困的县之一,大概也是全国最贫穷的县之一,竟然有二位来自这里的人占了25个位子中的2个。 周生贤是环保部长。1976年,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当时全县最年轻的,27岁的公社书记。据说周本来是中学教师,因为动笔快,经常为公社写材料,后就调任下马关公社秘书,很快升到书记。再后来,当过县委书记,自治区副主席,… 王正伟是民委主任。1976年到1977年,曾经一起参加县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1977年恢复高考,同心好像有近30人考上了大学,我去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王正伟考上宁夏大学中文系。记得1978年暑假我从南京回家,到银川后,王正伟与在宁大的几位同心的熟人步行到火车站接我到宁大,在他们的宿舍挤了一夜,第二天回同心。 宁夏同心曾经是西北地区走私最严重的地方:1980年代,这里的人收集民间的银元,到广州换收录机,电子表等。当时,同心满大街都是卖电子表的,每个5元左右。 宁夏同心曾经毁了宁夏的羊绒产业:宁夏的羊绒实际上质量相当好,但当年一批以同心人为主的羊绒贩子,在羊绒里面掺盐。掺过盐的羊绒,几个星期就烂掉了。后来,宁夏的羊绒没有人敢买。 宁夏同心曾经是西北最大的毒品集散地:后来的强力打击下,贩毒严重的村庄里没有15-50岁的男性了,要么被枪毙,要么被判刑。 宁夏同心曾经是发菜的产地,一种草地上生出的像头发一样的菌,因为与发财谐音,特别受到广东,香港的欢迎。同心人把同心的发菜采完后,北上内蒙古,为采发菜,把内蒙古的草地也毁了不少。 … … 宁夏同心目前还有不少人没有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前一阵,我写过几篇《山那边》的博文,说的就是这个地方的穷人。 作为一个18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宁夏同心,离开三十多年还改不了宁夏同心口音,每天都不自觉地关注着家乡的宁夏同心人,总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方面,从这个穷山恶水走出了相当多的官员,学者;另一方面,几十年来,她还是那么穷,那么落后,而且不经意间,就会造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负面新闻。 最近几年,王正伟当宁夏的副主席,主席期间,启动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把一大批同心的自然条件太差的山村村民移居到有水的平原地带。但是,大量的移民似乎很难适应灌区的紧张劳作。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能过上幸福温饱生活。 图片来自同心网: www.66txw.com 一个每天都去看看的地方。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改名
据路边社消息,为了紧跟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后以长名字如“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家电局”为美的新形势,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的英明领导下,“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已经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暗物质和物理天文量子通讯凝聚态光学等离子体原子核粒子及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并日光能系”并简称“暗物天日 系”。
Posted in 胡言乱语
Leave a comment
转角楼,同心电影院和金陵饭店
转角楼,同心电影院和金陵饭店 大概是1968年前后,预旺钟鼓楼西北角方向的百货商店的一部分重建,在路口处以圆弧的方式从西转到北。 预旺的钟鼓楼(图片来自网络) 在那个年代,一幢这样的新建筑是会引起很大注意的。这一部分建筑,被称为转角楼。 预旺是马高庄,预旺,张家塬几个公社以及甘肃部分乡村的经济中心,那时候,农历三六九的集改成了阳历的5号和10号。有一段时间,每逢集日,赶集的人多了很多,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看看转角楼。其实,转角楼并不是楼,甚至连个阁楼也没有。 又过了几年,同心有了第一幢楼,这就是同心电影院。记得电影院有两层,可能是电影院的层高比较高的缘故,电影院看上去非常高大,非常雄伟。在此后的很多年,这是同心县城的唯一一幢高楼。那时候坐汽车去同心,远远就能看见同心电影院。这是我见过的第一幢楼。是有两层的真正的楼。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在同心电影院,大概是1977年初,看的是《杨门女将》,刚刚解禁的电影。 同心电影院(图片来自同心网) 大概是1983年,我在南京读书。南京的新街口建起了一幢高楼,好像是18层,投资人是海外华人,据说小时候曾在新街口以擦皮鞋为生。这是当时和其后一段时间南京唯一的高楼,除此之外,其它的建筑大致是三到六层,以四层居多。站在校园里,就能够清楚看到金陵饭店。坐火车去南京,同样远远就能看到金陵饭店。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转角楼的痕迹还在,同心电影院好像重建过了,南京的金陵饭店,虽然还矗立在原地,但已经隐藏在鳞次栉比的更高的高楼群中了。 1983年的南京新街口和金陵饭店(图片来自网络)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小时候听来的笑话】年年三十晚上没月亮
年三十晚上,一家子人出门给老先人烧纸,家长走在最前头,天黑看不见路,被胡基一绊,跌了一跤。一面朝起爬一面骂道:日他妈的年年三十晚上没月亮。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童年趣事】烤火
【童年趣事】寒冬腊月。放学后,一队小学生排队回家,至村口,见路边一坑内有一大堆干沙蓬,遂决定点火取暖。路队长派二位腿长的同学去二里路外的学校炉子中取火种,二位在炉内取一小块炭火,置入拧紧的沙蓬中,飞奔而来。火越来越大,还剩大约50米距离时,沙蓬烧完,手不能持,只好扔掉。再派二人去取火种,其余同学在寒风中冻得发抖,但为了能烤上火,依旧等候。可惜,这二人的火种在离开终点更近的距离处因沙蓬烧完而丢弃。第三次,路队长动员大家要发扬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的革命精神,再派二人去取火种,另外派二人拧好沙蓬火把,在半路上迎接,经过接力,火种终于取回。点燃一坑沙蓬后,火光熊熊,一帮小孩围着大火,又跳又叫,直到沙蓬烧完,火全熄了,方四散归家。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怀念物理系的教务员杨桂芬老师
怀念物理系的教务员杨桂芬老师 突然觉得应该怀念一下一个小人物,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务员杨桂芬。一个直爽,负责 ,对学生充满爱心,特别能干的教务员。因为癌症,大概50岁不到就去世了,很多学生在送别会上哭送。运动员出身,初中毕业,但业务一流,同时担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务,诸事有条不紊。竟然不记得她哪年去世,有10年了吧? 我到物理系时,杨桂芬是系办最年轻的秘书。开始上课,就得与教务员打交道,小杨看上 去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但实际很细心投入,每件事情都安排地非常周到。在刚开始 电脑管理时,她花很多时间学习,当时好像是在用dbaseII,后来是FoxBase做成绩管理等 等,她大概是办公室人员中学的最好,用的最熟的。 小杨做事大概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规章制度,这是每个办事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另一 个是对于学生的无私且不是无原则的爱,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很多届在她做教务时 的学生,都能够感觉到这种爱。因直接面对学生,教务人员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小杨也 会狠批学生,但其中的真爱,学生是能够感觉到的。 由于自认为身体好,她似乎从不体检,直到住院前两个月,她每次找我签字,或讨论,都 是直接从物理楼的6楼爬到11楼,几乎从来不坐电梯。后来去东北招生,回来后感觉很累,去医院检查,已是肺癌晚期。生病后,她好像从来都没有相信自己会生癌,而且一直非常乐观的认为一定会好。这种乐观使她支撑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无法抵御癌症的侵袭,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为物理系的教务员,她是真正把物理系当成自己的大家庭,把自己作为家庭一员来对待 的。她所作的,不仅仅是完成本职工作,而是站在家庭成员的角度,为这个大家庭做出贡 献。当然,那个时候的物理系,确实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任何一个新加入的成员,无 论是新来的教师,还是每年入学的同学,都会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杨桂芬在很长一 段时间都是那个把温暖传递给学生的最重要的成员。 人很容易忘记过去。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杨桂芬的文字。对于一位在物 理系的教务岗位做了数十年,且做的非常好的教务员,是应该被记住的。于是,断断续续 地写了上面一些文字。
Posted in 物理人物
2 Comments
2013年1月的最后一天,终于等到了这个期待已久的通知
三年一聘的学校特聘教授本次任期于2012年12月31日结束。一年前,我已经在一个很大的场合宣布不再主持任何科研项目,这次聘期考核,我也强烈要求不再续聘特聘教授。考核答辩结束3周后,终于等来了通知。 老了,少一些约束,多一些自由最好,辛苦30年,是彻底放松的时候了。 1988年入职时, 有一个设想,打算在退休前完成。现在比对一下,完成的还不错。 1,打算写100篇论文,已经超额完成了;2,打算写4本教材,草稿也基本写好了;3,打算培养10位博士,已经完成;4,打算在岗时每年上140学时的课,实际平均每年200学时以上。打算给中学生上200小时课或讲座,已经完成30小时。 今后只要每年上140学时课,退休前为中学生做170小时的讲座,把几本讲义定稿上网(暂时还没有打算出版),也就退而无憾了。 下面是来自人事处的通知原文: 尊敬的 马红孺 老师: 您好!根据您本人的要求及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高层次人才聘期绩效评估专家评审会意见,经学校审定,同意您不再续聘特聘教授的申请。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Posted in 物理人物
Leave a comment
一位老人的离去
昨天(2012年12月27日) 在龙华殡仪馆云瑞厅参加了胡嘉祯教授的简短的告别仪式。 胡先生是12月21日,冬至的这一天突然离世的,直接原因是摔了一跤,然后,很快就走了。86岁去世,算是高寿了,突然离世,免去诸多病痛,其实挺好。 胡嘉祯老师1982年3月从浙江大学调入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晋升教授,1991年退休。在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理论物理教研室的发展中,胡先生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由于胡先生的加入,理论物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才正常地开展起来了,在胡老师的指导下,当时理论物理教研室的叶青老师,胡先生的学生唐坤发,王福高等开始了统计物理研究,在Ising模型的相变研究中,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此后,理论物理教研室随着许伯威教授,蔡建华教授,尤俊汉教授等的加入,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士点,成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唐坤发老师后来因病不幸去世,王福高后来去了美国,曾经与David Landau一起做出了一个计算态密度的模拟算法,即著名的Wang-Landau方法,但后来他好像离开物理研究了。 胡先生退休20余年了,物理系当年的同事大多都退休或离世了。新来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位曾经对物理系有过关键性贡献的老师。 参加告别仪式的不足30人,胡先生没有子女,他的妹妹和外甥女等亲人照顾了他的老年,也最后为他送行。物理系的几任老主任:谢绳武,庞乾骏,郑杭都来了,但现任主任没有来;几任总支书记:陶爱珠,朱美华和现任的叶庆好来了,老书记将秀明因有别的安排无法脱身,没来参加;理论物理教研室的老主任和其后的老所长,除了我之外,朱咏春教授,许伯威教授,蔡建华教授都已经去世,不能来了,现任的所长没有来。参加告别仪式的还有物理系的几位已经退休和快要退休的老师:叶青,黄维实,曹庄琪,高景等。物理系的领导和办公室人员:徐海光,王晓红,赵娟等,协助安排仪式和悼念活动。
Posted in 胡言乱语
Leave a comment
【旧文重发】漫谈软物质
(原文于2003年6月18日发表在虹桥科教论坛, 略有修改) “软物质”这个词, 大约是第一次由Pierre-Gilles de Gennes(中文早期翻译为 德.让纳, 最近看到翻译为德.热纳, 还有人翻译成热纳)明确提出来的. 他在199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 所做诺贝尔讲座的题目就是”Soft Matter”, 这个讲 座的内容后来发表在1992年的”科学”(Science 256 (5056), 495-497 (1992)) 和”现代物理评论”上(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64, #3, 645-648 (1992)). 软物质和软物质的研究并不是在德.热纳提出这个名词之后才有的. 实际上, 这 个名词的提出, 是这样一个非常广泛, 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此之前, 有关软物质的描述中用的最多的词是”复杂流体(Complex Fluids)”, 这个词目前仍然在文献中广泛使用. 众所周知, 流体是很复杂的, … Continue reading
【旧文重发】Hamaker常数
Hamaker常数 (原文于2003年7月10日发表在虹桥科教论坛, 略有修改) stopit 于 July 10, 2003 04:15:12: 请物理学家科普一下: 两种材料之间的范德华力的HAMKER常数和两种材料的折光率相关,折光率越相 近,HAMKER常数越小。这个声明是对的吗,为什么呢?能不能通俗的语言科普 一下。 另外再用致远的办法点下名:离乡客,微结构,红娃,散心,outsider,reminder。。。。 多谢。 刚上班,就发现被点名了,不回大概不行. 首先,你说的是对的。 其次,这个东东,估计大部分物理学SCI工人不知道,我4年前也不知道。术有 专攻,没有办法。据说上个世纪的全能理论物理学家郎道曾经声称他知道所有 的理论物理,他也没有说知道所有的物理。不过,估计化学SCI工人知道Hamaker 的人多一点,做物理化学的,大概都知道。 再次,做一点介绍,我非常肯定,物理学工人看了我下面的介绍,一定能完全搞懂,当然过一阵可能也就全忘了。为了说Hamaker,还得从London谈起,我们 考虑两个氢原子,相距比较远,比较远的意思是说原子之间的距离比原子的尺 度(大约)大很多。也不能太远,比如相距1mm,那就太远了。如果把两个原子 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那么此原子的那个质子对另一个原子的电子有作用,另 一个原子的质子对此原子的电子也有作用,电子-电子之间,质子-质子之间也 有作用。在原子之间相距比较远的条件下,这个作用可以近似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作用的强度反比于距离的三次方。显然,这个相互作用比原子内部的作用要小很多,所以可以用微扰论处理,一阶微扰为,二级微扰当然和原子间距的六次方成反比,而且是负的。换句话说,两个原子相距比较远时,有一个与 其距离六次方成反比的等效吸引相互作用。这个作用叫做London相互作用,大 概是那个叫做London的人先算出来的。 其实,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这个一般结论对任意两个原子都是成立的。不 同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系数是不一样的,这个系数正比于两个原子的极化率的 乘积。(这里插一句,如果考虑了真空涨落,这里的6次方会变成7次方)。 Debye把它做了推广,得到一个有固有偶极矩的分子和一个原子的相互作用也是这个样子。Keesom进一步指出,两个能够自由转动的,具有固有偶极矩的分子之间也有一个这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我不知道真空涨落对Debye和Keesom相互作用的修正,不知有没有人算过?)。London,Debye,Keesom三个相互作用合起 来叫做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不过和范德瓦尔斯没有什么关系,这么叫的原因是这些相互作用提供了范德瓦尔斯方程中的那个吸引力修正因子。 有了这个准备,我们就可以考虑Hamaker力了。我们还是考虑最简单的模型, 两个小球,放在真空中,计算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把每个小球切成小块,每 个小球中的每个小块都和另一个小球中的每一个小块有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 把这些相互作用加起来,就得到了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这个加法 不大好做,可能是Hamaker最早做出了这个加法吧(?没有考证过),结果是 这里是小球的半径,是两个小球球心之间的距离,就是那个Hamaker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