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韩兴超 on 评《大学物理》2021年(第40卷)第6期
- 一个致远的学生 on 总算有点时间了
- 您的学生 on 总算有点时间了
- 济南网站建设 on 中国的一流大学只能来自于民办大学
- www.yzc366.com on 大跃,一路走好
Archives
Categories
Meta
Category Archives: 生活故事
1976年,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 (1)
2010年,曾经写过一个帖子,简要回忆了1976年在河西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http://www.66tx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271&extra= 这个帖子是那个简要回顾的细化。已经快40年了,时间已经消磨掉了太多的记忆,也模糊了太多的记忆。因此,基于记忆的内容往往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在时间次序上,更容易前后错位。但一个个片段,往往又是精确的。我试着竟可能准确地理出一个时间顺序,把还记得的一些片段串起来。因为是个人回忆,所以总是以我为中心的。 1976年6月,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0年学生生涯,从预旺中学毕业了。回到家,就立即开始了一个年轻农民的生活。先是夏收,收豆子,拔麦子,然后是修路,打(土拜)。这一年,出了几件事。一月份周恩来去世,并没有在这个小地方引起多少波动,然后是如火如荼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虽然在学校里搞的轰轰烈烈,但乡下似乎也很少受到影响。由于文化生活的极度缺乏,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出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的。进入9月份,大队得到消息,公社在10月初要组织一次文艺汇演,各个大队的宣传队将参加汇演。这一年从高中毕业的两位,我和另一位同学,也加入到了宣传队之中。9月初的几天,终于可以轻松的拉拉唱唱跳跳,无需繁重的劳动了。 9月9日下午,我们正在排练,大队副支书跑来通知我们,讲接到公社的通知,下午两点(?)有重要广播,注意收听。等到2点,收音机里开始放哀乐,然后广播了《告全国人民书》,毛泽东去世了。宣传队自然解散。按照公社的部署,大队设了毛主席的灵堂。第二天,全大队的社员陆续前往悼念。灵堂由大队的武装民兵守卫。那时候,大队的年轻农民都是民兵。民兵分为三类,一是武装民兵,全大队有10余人,队长由一位担任副支书的退伍军人兼任,配枪,有两支56式半自动步枪,几支三八大盖和几支79步枪。按照当时的规定,武装民兵可能随时紧急集合执行任务。集合的信号是三声炮响,而这三声炮是用当时防冰雹的炮来打的。第二类是基干民兵,包括了一个年龄段(大概是16-35)的所有贫下中农和可以改造好的地富子弟。第三类是普通民兵,大概是45岁以下的贫下中农和改造好的地富子弟等。9月9日晚,有一次紧急集合,武装民兵中的一位在炮响后一个小时还没有到达。然后,两位武装民兵前往这位的家中,发现他还在呼呼大睡,根本就没有听到炮声。这两位当场就缴了这位的枪,把其带到大队部。武装民兵队长当场宣布把其降为基干民兵。 9月10日上午,我和同村的几位一起去毛主席的灵堂悼念,到了灵堂,立刻就被宣布加入武装民兵,发了一支79步枪和5发子弹。原来,前一天晚上,领导已经决定由我替补那位被降级的武装民兵。灵堂设在小学的一个教室里。此后几天,我们十几个人白天持枪站在灵堂两边,保护灵堂,看一拨一拨的人来悼念,痛哭;晚上就拉几个桌子,睡在灵堂内。直到9月18日开完追悼会,撤了灵堂。追悼会之后,大队接到通知,要派一位理论骨干去县委党校参加培训,以宣传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被大队选中去参加。几天后,我第一次到了县城,住进了县委党校,参加了长达三周的培训。这三周,党校的老师辅导学习了《告人民书》,《悼词》和一篇“按既定方针办”的社论。 培训结束后,在回公社的车上,遇到了初中时担任马高庄中学副校长,当时已经是马高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和父亲是好朋友,在我读书时曾给予很多照顾。到公社下车后,他叫住我,说可能有一个机会,能够让我参加工作。他说他在县上见到水电局的领导,得知每个公社要配备一位亦工亦农的水利干事,他觉得我比较合适。当时,公社已经配备了农业干事,林业干事。这些干事每月有36元补贴,其中的21.6(60%)元要交给生产队,由生产队按照平均工分给计工分,14.4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补贴。回到家后,一方面很兴奋,感觉可以离开农活了,但也觉得不大可能。大约过了20来天,正在为大队箍窑,有人从公社带来了县水电局的通知,让我10月28日到县水电局报到。拿到通知时,已经快要收工了,一起箍窑的几位说,最后一天干活了,得多干一点。我看了一下,正好有一个窑的胡基还没有上,我就说,我来把这个窑的胡基丢上去吧。然后,上去了一个人接,我开始朝上丢。期间,换了三个接的人,我则是一口气丢了一个大概5米长的窑的所有胡基,丢完之后,全身都湿透了,坐下来歇了一会,抽了一根自己卷的旱烟,结束了几个月的生产队劳动的生涯。 10月28日,我搭乘了一辆去同心的便车,背着简单的行李,下午3点左右到达县城。因为刚刚在县城学习了三周,对县城的各个部门的位置已经很熟了,下车后直接走进了水电局。水电局里好像只有二、三个人,蹲在院子里聊天。我给他们看了通知,这几位经过一阵商量,终于确定我应该去和草沟报到。他们告诉我等一会儿有一辆车去和草沟,让我跟着车去。听到和草沟这个地名,我大致明白了,也觉得很神奇。因为在出发前一周,我已经被大队确定为参加和草沟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的民工。本以为不需要去和草沟了,没想到换了个身份,提前来了。这一年,因为历经数年的引黄工程即将通水,县委决定在河西平田整地,修建水田。号称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从全县的各个公社调集民工参加。 在水电局的院子里等了大约二个小时,车来了,是给和草沟运送东西的车。驾驶室已经有人坐了,我爬上车厢,站在一个空着的角落,摇摇晃晃地被拉到了一个大院子。下车后,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该去的地方—施工组。施工组由水电局的一批年轻人在两位老师傅的带领下构成,外加刚刚接到通知的,来自各个公社的水利干事。我去的时候,只有窑山公社的干事已经来了,这位来自窑山的干事叫马玉芳,看上去是一个女性的名字。 这个大院是同心县的五七大学的校园。五七大学的校园成为了会战指挥部,县委书记文力是总指挥,当时县里的几位领导:贾廷安书记,彭学伏书记,马成义书记都在这里。此后的两天,各个公社的水利干事都到了这里。水电局的两位老师傅,陈明耻和高登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每个人每天巡查各自公社的工地,检查和监督施工质量,解决施工现场的技术问题。然后,大概用了两个小时,讲了讲一些施工的技术要求之类。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南京和南昌
关于南京和南昌,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件真实事件:我在香港科大访问时,南京大学一位教授也去香港科大访问,中间去深圳看望女儿,第二天再去香港时,在罗湖被拒绝出境,而且不给解释。老先生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直接被拒了。然后,老先生换一个队,再排,一个小时后,眼看着排在前面的人一个个都出关了,到了他这里,又被拒绝出关,而且绝对不解释。老先生出去吃了午饭,想想没有道理,第三次又走进出境大厅,此时人少了一点,排了大概半个小时,又一次被拒出境,老先生同窗口内的人理论了几句,被外面值班的警察劝走了。这次,老先生确认是出不去了,又回到了女儿的家。吃完晚饭,打电话给我,简单告诉出境被拒,打算回南京了,让我告知科大的系主任,并委托我下次去深圳时把他的东西带过去,交给他女儿。我们几个人便鼓励老先生晚上再试一次,在闭关前人少的时候去,问清原因。 晚上,老先生第四次到达出境窗口,不出所料,里面的人看了一下他的通行证,便退了出来,说不能出境。老先生再次问为什么,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能出境。然后,老先生又一次和里面的人理论起来,而且强烈要求他们的领导出来解释。于是,值班的小伙子盯着老先生,问:你叫 XXX? 答:是的,我叫XXX。问:62岁?答:是的,62岁。 问:家住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西路? 答:不对!住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 小伙子再仔细盯着老先生看了一会,说,把证件给我。 老先生赶快把通行证递了进去,小伙子拿着通行证,仔细翻看了一遍,再翻到照片页,眼睛在通行证,老先生和窗口内部边上的墙上来来回回扫了几遍,然后翻开通行证,敲了一个章,退了回来,说,可以过去了。老先生二话没说,拿起通行证,快步向港方的入境处走去。
最香的那一顿猪肉
小时候,到了每年的腊月二十几,各家就开始宰猪了。 在那里,宰猪是一件大事情,通常要请一个屠夫,还有几个帮忙抓猪,烫猪,拔毛的。 猪被褪毛后,屠夫首先把猪头卸掉,再把猪脖子一圈的皮洗刮干净,卸下来,交给主人去煮烧。然后,大家一起帮着屠夫把猪洗刮干净,开膛破肚,把肝,肺取出,板油拔出,肠子,肚子掏出来翻好,大致冲洗干净。再卸去猪蹄,把猪分成两半,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 完成这一系列工序,就可以拍拍身上的尘土,洗洗手,等着吃饭了。通常是米饭,回锅肉,炒洋芋丝菜。一般,一个村子,帮忙宰猪的就那么几个人,大致上是力气大,干活麻利。因此,在第一家吃肉比较多,宰了几家的猪之后,也就吃不了多少了。 这里的回锅肉是货真价实的回锅肉,不加任何菜的。 如果自己家的猪还没有宰,听到别人家宰猪,此时已经大半年没吃到肉的小孩是很馋的,往往跑到宰猪的那一家去玩,一方面,看宰猪的整个过程,然后吹猪尿泡玩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另一方面,肉的香味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不过,一般来说,肉只给来帮忙宰猪的人吃,跑过来玩的小孩子是不会被招待的。 但也有例外,有的人会给来玩的小孩子饭和肉吃。在田家塘,就有这么一位女主人。他们家比较奇特,丈夫比女主人大很多。女主人的父母好像只有两个女儿,所以和女主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这家的大儿子和我同岁,读书特别不好。 大概是1975年的2月份,过年的前几天,这一家宰猪。我当时刚上高中不久,已经放寒假,在生产队劳动。这一天,我和另一位,是这个女主人的侄儿,被派往另一个村子,王家团庄做一件事情。出发前,那位侄儿说他大妈家今天宰猪,我们去吃了肉再走。我有点犹豫,但还是经不住肉的诱惑,就一起去了。肉煮出来没有多久,还有点热气。锅上正在做别的东西,炒肉,吃饭还要等一阵。但我们需要立即出发,不能等了。 于是,女主人把煮好的肉切了一碗,撒了点盐,拿了两块馍馍。我们两人就吃了起来。一碗肉,被我们两个人吃的所剩无几。吃好了肉,每人骑了一匹骡子,去王家团庄了。已经想不起来是去干什么,但清楚记得是骑着骡子去的。在此之前,吃过年三十晚上凉拌的猪头肉和猪耳朵,也吃过经过了回锅后的肉片子,还有在席上盖在菜上面蒸过的肥肉片子,但这样不冷不热,煮熟后没有任何其它加工的肉,还是第一次吃,印象中非常美味。后来自己也试着做成这样吃过,再也没有吃出过那个美味出来。 然而,好景不长。可能是吃的太多,又吹了一下午冷风,到了晚上,肚子开始不舒服了。当天晚上,村里在放一个香港拍的叫做《杂技英豪》的记录片,虽然已经追着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想看。没有在意肚子不舒服,又跑去看电影。看到一半,越来越难受,坚持不住,就回家睡了。炕很热,很快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然后,又醒了过来,极度恶心,从炕上下来,还没有走出窑门,就吐到地上了。吐完了,感觉好了很多。 第二天开始,一闻到猪肉的气味就恶心。恰逢过年,别人吃肉,我只能吃素。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吃猪肉。记得,偶尔家里如果吃一次肉的话,老妈会熟一点油,给我一碗油拌面,或者炒两个鸡蛋。直到差不多一年后,又开始可以吃一点了,而且,一旦吃起来,很快又变得特别能吃。 和我一起吃肉的侄儿在此后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 多年后,这家的女儿嫁给了我的弟弟。 又过了很多年,看到了弟弟的儿媳妇发在微信上的照片。照片上,当年的女主人已经老了,牙齿也不全了,但样子还没有变。 于是,就想起了这段吃肉的故事, 赶快把它记录下来。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打架,退啤酒瓶和追捕
看了李老师的在科学网发的博文 从“大岛茂”到“汤川学”:日剧中学者形象的嬗变, 激活了大脑中的一些记忆片段。曾经有几年,开始常常忘记最近的事情,但年轻时的事情,基本上上还都记得。这一年来,据说是脑子里有腔隙,然后差点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其后果便是,不仅常常想不起中午在哪个食堂吃的什么饭,或者是否吃过午饭。 以前的事情也都开始模糊了。想起一点好玩的,赶快记下来,否则,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了。 放映电影《追捕》时,我在南京大学读本科。有一天下了一场雨,晚饭后,有点闷热,决定去看这部很热的电影,顺便在电影院凉快两小时。首先,需要解决买电影票的资金问题。此时,位于南园的工会小吃部基本上客满。在门口观察一番,见有好几桌都在喝啤酒。 于是,一边在小吃部门口转悠,一边盯着喝啤酒的几桌的用餐进度。终于,有一桌结束了。但不幸的是用餐者之一拿起所有他们放在地上的啤酒瓶,走向收费处。继续转悠,盯紧看上去快要结束的一桌。无奈的是这几位吃饱喝足后,完全没有走的意思,而是一边抽烟一边闲聊了起来。继续,终于有一桌的几位站起来走了,桌子上留下了几个基本上空了的盘子,几个留着大半杯啤酒的杯子,两个喝空了的白酒瓶和四个没有喝空的啤酒瓶。等几位晃晃悠悠地走出小吃部,开始转着很不灵活的舌头互相告别,我从容走进小吃部,拿起四个啤酒瓶走到收款处,把四个瓶子往台子上一摆。收款员头也没抬,直接从抽屉拿出二毛八分钱,放到台子上,然后把四个瓶子放进边上的筐中。 拿着二毛八分钱,向南门走去,路过八舍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抬头望了望,有几个窗口有灯光,其他什么也没有看到。绕过八舍,出校门,左转再右转,向新街口方向走去。路过的第一家电影院门口没几个人,显然时间不对。接着就到了延安电影院,大约百米开外,就有人手上拿着两毛钱等退票,一路过去,不断被问有票多吗。延安电影院并不在马路边上,而是在一个大约三十米的小巷子内。到了巷子口上,便把两毛钱掏出来,拿在手中,站在那里。前一场很快就结束了,看下一场的人也陆续来了。我当时完全不报任何希望,打算电影开始后去看看能不能买到后面几天的票。 电影散场,人流散去。有票的也都进去了,周围全是等票的。电影开演的时间到了,等票者也陆陆续续失望地离开了。我正准备去看有没有预售票,这时一位大约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直接走到我身边,拿出一张票,说,等票啊,赶快进去,马上开始了。我正要拿过票来,一个年轻人猛扑过来,把我推开,去抢票。旁边是一滩水,我完全被推入水中。完全是下意识的,我一拳甩了过去,打到了那个小伙子的胸口上。这个小伙子愣了大约有半分钟,然后蹦出一句:“ 搞的不得了了?想打架啊?” “揍你!” 我答道。那位中年人对着这位小伙子说:“你这不是找打吗!” 小伙子看看这位大叔,再看看我,一句话没说,转身气呼呼地走了。我们完成了交易,这大叔一边交易,还一边说,这个小纰漏,就是欠打。我拿到票,急忙走进影院,电影已经开始,银幕上是片头的人名等。在工作人员的手电筒的指导下,我一边咕哝着对不起对不起,一边从一排已经坐好的观众前面挤进自己的座位。 电影结束后,我一边摸着口袋里剩下的八分钱,一边提心吊胆地走回学校。南边的门已经关了,路上人还有一些,不方便翻门。于是多走了几百米,从汉口路进去,走大门,平安回到宿舍。 PS: 上面写的事情,除了看电影退票打人打架之外,另两件也许有误。或许是其他同学退的啤酒瓶,而不是我;看的电影也可能不是《追捕》,而是《天云山传奇》,或《生活的颤音》,甚至可能是《早春二月》或《家》或《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解禁片子。 PPS: 那个年代,在小吃部喝啤酒,买酒的钱包含7分钱的退瓶费,但总有人忘了退瓶或不在乎那点退瓶费,就把瓶子留桌子上了。常常是服务员收集起来退掉,也是不小的补充收入。
Posted in 生活故事, 胡言乱语
Leave a comment
深切悼念 冯音捷同学
昨天得到消息, 冯音捷同学2014年8月20日因车祸不幸去世, 58岁。读书时, 大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学习了, 交流不多。当时知道冯音捷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 毕业后似乎没有再见到冯音捷, 仔细回想, 找到一点与冯音捷的交集。 我和冯音捷的毕业设计都是施士元老 先生带的, 题目也很接近。答辩时, 我们都是写黑板,耽误很多时间。 我记得冯音捷拿出一卷纸, 事先把主 要公式等都用毛笔写在纸上, 展示起来比写黑板快了很多。 两年前毕业30年聚会, 因病没能参加。 当时参加的同学约定, 毕业40年再聚。 30年聚会前, 曾试图找到 所有同学, 最终还是有几位失去联系, 未能找到。 40年聚会,肯定少了冯音捷同学了。 冯音捷同学一路走好。 我们都老了, 大家都多多保重, 走路慢一点, 吃的少一点,开车多加小心。 好好活着,才是硬道理。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好的博士生是这样的
曾经有过一个博士生,论文工作开始后,经常有问题来问。每次讨论,我都无法搞明白他的问题,于是反复追问,等到他讲了四五遍终于让我明白他的问题是什么了,他会突然说:“哦,我知道答案了!”。然后,我就让他再讲四五遍让我明白答案是什么。 在非常聪明的学生面前,导师做一个刨根问底的听众可能就是最大的指导了!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高考,决定一生的一个半月和焦急等待的两个星期
1977年10月22日,我当时是公社的水利干事,正在河西参加 当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早晨的大喇叭里广播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随着土地开始封冻,平田整地的大会战也在随后的几天就结束了,我回到了家中。此后的几天是在兴奋,紧张,不知所措的慌乱中渡过的,然后广播里发了具体通知,公布了高考的时间,屈指算来,还有一个半月左右。一位打算考试的邻居按照通知的要求代表我们去预旺高中拿资料,拿到了宁夏的高考和中专考试的复习大纲。终于,可以定下心来复习了。父亲从他教书的初中找到了一套北京编写的高校补习教材《初等数学》,又找了几本当时的物理和化学教材。 此后的40多天,是我一生中最用功的一段时间,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其它时间,都在复习,甚至吃饭时,也还在思考题目。我的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学习数理化,而是在闹革命,评法批儒,评论水浒,以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唯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最最简单的医学知识。所以,我必须在40多天学完高中阶段数理化的内容。开始,还能够坚持,到了后来,只要一坐下,眼睛一闭,就立刻会睡着。为了提神,我把大块的砖茶(类似于普洱茶的粗茶)煮到能拉丝的程度,过一会喝两口;为了不睡着,基本上一直站着看书,站着做题。这40多天的事实证明人的潜力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当时考四门, 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对于语文,我没有打算花时间复习,那些年整天搞大批判,学毛选,我写过很多应景文章,作为公社的水利干事,也写过大量的汇报,总结之类的东西。在写材料方面,还有点小名气。 政治,基本上也不需要复习,时事政治搞的很熟,其它部分,父亲专门为我准备了27页的材料,在考前花了一天,背了一下。最费劲的,是数理化三门,到了最后,数学按照大纲的内容要求,全部学完;物理学完了大约四分之三,化学大约学完了一半。 1977年12月15日,高考开始,两天的考试,其它三门是如何考的,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语文只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这个题目,感觉太好写了,本以为此生没有机会进大学门了,恢复高考,则几乎可以肯定能进大学了,即使当年考不上,半年后是有绝对把握的。看到题目,有太多的话要说,理了一下思路,一气呵成。回头看了一遍,改了一处错字。再看看时间,还有半小时,就提前交卷了。 高考是在县城进行的,我住在县城的旅馆里,每天每床好像是1元4角钱。当时的县城,只有两家旅馆,一家是县招待所,价钱稍贵,条件也稍好一点;另一家就叫做旅馆。考试结束后,我在旅馆门口的汉族餐厅吃了一盘8毛钱的熘肝尖,外加四个馒头(每个二两),走进旅馆的房间,倒头就睡。同房间的另外一张床每天都换人,这一天,住进来的人从进来到离去,我都没看到,一觉从前一天的下午5点钟左右睡到了第二天下午的3点多种。爬了起来,头重脚轻,跌跌绊绊的走出旅馆,在同一个餐厅吃了点东西(记不得吃什么了),回去继续睡,大概到了第二天的早晨4、5点钟,终于睡醒了,起来洗洗脸,收拾一下东西,退了房,慢慢地走到汽车站,买了当天去预旺的车票,因为去的早,买到了一号车票。在车站的候车室烤着火,等到发车。当天的中午回到了家,父母在前一天就等着我,想知道考试情况,结果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第二天,一直在张望着路口,终于看到我走回来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话,着急也没有办法。 此后不久,我又到县城集中,参加了同心县水利电力局的水利专干培训。在此期间,收到了体检通知,全县参加高考的有几百人,收到体检通知的好像是23人(或者27人, 记不清楚了)。在县医院体检时,又遇到了一点小麻烦,X-胸透后,医生问我叫什么名字。出来后,大家相互交流,发现只有两个被问了名字。果然,第二天,我们两位被问了名字的又被叫去复查,复查的结果,是合格,据复查的医生讲,胸透发现我的心脏有点偏大。然后是政审,我们公社的一位阿訇的儿子,政审没有通过。当时,这位阿訇还在服刑,公社的其他几位领导认为政审可以通过,理由是其父已经服刑多年,这位儿子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少反动家庭的影响,但书记坚持不能通过。半年后,服刑多年的老阿訇被平反,其子也再次通过高考,上了当地的一个师专。除此之外,所有人都通过了政审。 志愿是在体检和政审后填的,但高考分数并没有公布,所以只能凭感觉填志愿。那一年,在宁夏招生的的专业中,有三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一个是中国科大的地球物理,一个是南京大学的核物理,还有一个是宁夏大学的物理。可以填报三个志愿,我就按照上面的次序填写了这三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选择与物理相关的专业,其实完全不代表自己喜欢物理,事实上,在30多年的以物理研究和教学作为职业的生涯中,我也没有真正爱上物理。当时,只知道李政道博士和杨振宁博士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他们是物理学家,所以,感觉学物理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1978年2月中旬,参加过体检,且通过政审的考生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录取通知,而我一直没有收到。每天,邮递员会去预旺拿一次邮件,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着邮递员,每天都是失望。2月份一天天的过完了,我基本上断定不会来通知了,但总是想不通。因为凭感觉,拿到宁夏大学通知书的几位不会比我考得好。到了2月份的最后两天,我已经不再迎接邮递员了。 大约是3月1日(或2日)中午,邮递员敲门走进我的房间,非常神秘地告诉我,他得到消息,我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当时,我立刻意识到通知书到了。然后,邮递员拿出一封从南京大学寄来的挂号信,并让我当面拆开,他也想见识一下南京大学的通知书是什么样子。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那个牛皮纸信封,双手颤抖着拆开,拿出了那份被录取到核物理专业的通知书,以及报到注意事项等的说明。我还在那里慢慢地看着通知书,邮递员已经把消息传遍了公社大院,十几位公社干部都跑了进来,欣赏了那份通知书。 然后,我拿上通知书,向家里走去。20里山路,步行了一个小时,这可能是我走路最快的一次了。还没有走进院子,弟弟远远地看到了我,回头奔了进去,等我走进院子时,父母全迎了上来。“宁夏大学?”, 我回答:“南京大学!”。后来得知,当时父亲感冒发烧,躺在炕上休息,但得知我的录取消息后,感冒尽然就莫名其妙的好了。 按照通知书,我应该在3月1日报到。但这显然不可能了。通知书在路上走了十几天,已经过了报到时间。当天下午,妹妹赶到离家15里的预旺,给南京大学发了一个电报,告知刚刚收到通知书,赶不上报到,请求推迟几天。然后就开始办理户口,粮油关系等等。三月三日,再次回到公社,办理了相关移交,原打算办完移交就回家,但晚上公社开欢送会,于是捎信回去,打算第二天从公社直接到预旺乘车,让家里把东西带到预旺汇合。 公社有20名左右的干部,每人出了大概2元钱,由厨房的师傅办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公社的会议室召开欢送晚宴。晚餐上备了红酒和白酒,白酒是没有牌子的散装酒,但度数并不低,红酒其实是酒精和糖水兑的,有点甜味。在餐桌上,不断干杯,不断地被祝贺,我也非常兴奋,喝了很多。晚餐结束后,所有的20多位在门口排队,每人敬了一杯酒,我一口气喝了20几杯散装白酒。走出会议室,感觉脚下的地面左右颠簸,一会儿左边翘起,一会儿右边翘起,跌跌撞撞地走了大约50米,到了宿舍门口,发现两个妹妹和弟弟等在门口,说父母交代,晚上一定要回去,第二天从家里走。当天晚上,公社大院边上的广场正在放露天电影,我说,你们先去看电影吧,看完再回去。他们去看电影了,我走进宿舍,倒头便睡。然后被敲门声惊醒,妹妹和弟弟已经看完了电影。我爬了起来,头有点痛,但已经不晕了,几个人摸黑向家里走去。到家时,大概已经有二点了,睡到五点钟,被叫了起来,在父亲的陪同下,又向预旺走去。母亲,奶奶,几个弟弟和妹妹都爬了起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目送我离去。后来得知,母亲一夜没睡,不断地检查行李。 第二天到了县城,在公安局开了户口证明,粮食局换了粮油关系。第三天离开了从未离开过的同心,到达银川,然后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迷迷糊糊地到了南京大学。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南大时,辅导员帮忙查了我们的高考分数,当年的总分400分,我考了290分,其中语文83分,数学72分,政治68分,理化67分。后来查到1977年宁夏的理科分数线是235分。
【转载】同心县争吃“皇粮”戏荒诞
这是关于15年前发生在老家的一件事的介绍。 —————————————— 宁夏同心县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综合经济实力异常薄弱,目前尚有10%左右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然而在这人口仅34万的贫困县里,吃“皇粮”者达10900人,超编2800多人。在这超编大军中,有“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岗的“轮岗干部”,九岁十岁的“娃娃干部”,“学生干部”,甚至还有四岁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 当地有一名叫韩佳的女童4岁开始计算“工龄”,5岁就成为国家干部,其父是一位个体户。在上述人员的“转干”材料中,既有县劳动部门人事局的公章,也有县组织部门的干部调令,甚至盖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印,但相关表格上没有签署日期,或者没有办事人员签名。 如此庞大的吃“皇粮”大军是怎么扩张的?知情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人事局长批指标,财政局长批工资。具体操作程序是:先由企业招工,再“倒”到事业单位当干部,“关系硬的”还可再由事业编制“变”成行政编制,端上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98年同心县吃了1400万元的全部县级财政收入,也吃完了自治区财政补贴4900万元,最后又用银贷款补发了拖欠的2个月工资。99年里的财政预算将96.3%的财政收入用来保吃饭。财政吃空了,补贴用完了,便又把手伸向上级划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如同心县粮食局先后挪用农行发放收购粮食贷款2941万元。挪用财政补贴高达6540万元。 连国家补贴和专项资金都被吃掉,哪来的经费开展工作?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缺口,各种名目的收费基金大量滋生,1997年各种名目的收费收入1919.9万元,是同期各项税收收入的182%,98年上半年各项收费收入为858万元。是同期税收收入的160%。调查显示,同心县收费的行政事业部门、单位共有25个,收费项目共有56种,还有大量统计不到的“三乱”现象。 同心县违法违纪超编进人的问题,曾引起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进行了调查,但由于保护层厚实,许多交易都在私下完成,外人难于掌握内情,结果都不了了之。 据1999年自治区进驻同心县调查组的调查,1991—1998年,同心县有关部门非法违规录用干部357人,其中盖假公章,伪造干部身份的达140人,经自治区和原银南地区人事部门批准录用的217人,其中在校学生18人,农民4人,企业工人39人,党政机关工勤人员156人。 宁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的通报认为,同心县非法违规录用干部人数多,时间长、影响大,与原同心县党政领导利用职权,违反政策为子女转干有关。 原县委书记马勇(后调任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任职期间,先后为自己的两子两女违规办理了转干手续,安排了工作,其长子、次子、次女没有上班,一直领取工资计23514元。原县长、县委书记丁铃(后调任自治区农建委副主任)任职期间,先后为长女办理转干并调入县人民法院,次女初中毕业即被招工,又上成人中专,大专,没上班领取工资计16571元。丁铃的侄女还是一名初三年段学生,就将其招聘为计生干部,后上成人中专,没有上班领取工资计13638元。原县委书记肖金玉1991年11月通过人事部门将当工人的长子转为干部,肖调任自治区高级法院纪检组长后,用盖有原银南地区劳动部门印章(经鉴定为假印章)的录用干部审批表,通过县人事部门将当工人的次子转为干部,又调入县公安局工作。1993年11月同心县粮食局局长陈学文将年仅9岁的儿子陈鑫录用为本局合同制工人,一年后将其合法转为国家干部,1998年4月,陈又将其子调入县检察院,正在读书的陈鑫“享受”着月工资340元的干部待遇。随后,陈又将11岁的女儿凭县委组织部的介绍信安排进了县法院。县法院院长马少清1993年底将上小学的10岁儿子“招”了工,并于1997年5月调入县检察院“转干”。 案情案件查实后,自治区纪检委报经自治区党委批准,给予马勇留党察看一年,建议撤销其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职务,丁铃留党察看一年,建议撤销其自治区农建委副主任职务;肖全玉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自治区监察厅同时报请自治区政府撤销马勇,丁铃两人的行政职务,对两人子女未上班领取的工资由自治区纪委收缴,上交自治区财政厅。 公安机关对涉嫌私刻公章,买卖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的犯罪嫌疑人,已依法逮捕5人,刑事拘留5人,已收回非法领取工资336813元,涉及其他责任人的问题,正在抓紧处理之中,对非法违规录用干部提出了处理意见,凡采用盖假公章,虚构,伪造身份等非法手段被录用的一律无效,取消其干部身份,对区、地人事部门违反审批程序录用的,由自治区人事劳动厅审核,符合录用条件,重新办理考录手续,其余的一律取消其干部身份。 原载1999年10月25日<<中国税务报>>第一版 孙波 唐鸿等文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一本书-人祸-丁抒著
大约10年前,我在香港读了这本书,非常震撼。当时推荐给几位在香港访问的老先生读,并征询其真实性。几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先生证实书中所描述的很多情况是真实的。后来,我也和家乡的父辈求证过,从他们口中,我听到了一些非常悲惨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后或许慢慢写出来。 为了这个荒唐的年代不会再降临中华大地,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人或一个人为民做主的现状,只有实行了人民民主,才会彻底阻止这种荒唐的重演。 人祸-丁抒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
南京大学的饭票
1978年三月进入南京大学读书,当时实行包伙制,菜是按桌子打来,分给每位同学的。饭则是每个人自己去买。当时,南京大学的饭票很有意思,其计量单位不是克,也不是两, 而是元角分。每个月,可以领到4元3角5分饭票,每一角五分对应于一斤粮食。 当时,女生每餐大概吃3分,男生则在是5分或6分。我基本上是早餐1分稀饭,2分馒头;午餐6分;晚餐5分。这样以来,显然每个月的饭票不够吃,于是得自己找粮票,再买一点饭票补充。后来,包伙制取消了,改成食堂制;再后来,饭票也开始以斤两为计量单位了。
Posted in 生活故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