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旧文存档

课堂爆笑语录 (转贴)

原文在新浪博客 这两天没东西好写,转一个多年前存下来的笑话。 每日一笑·课 爆笑语录续 发言者:碧声 主 页:三思科学网站 时 间:2002/09/20 18:49:21 ——————————————————————————– 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 生:就是待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 B师:怎 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生: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御屏障,若皮肤受损就容易感染。病人一多,国家建设就无法进行 了。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师:硅和水生成什么? 生:王八汤。 D师:“头悬梁,锥刺股”是怎么回事? 生:古代有个人不好好学 ,考试总是不及 ,他妈妈就生气的用锥子刺他的屁股,他想不 开,就在屋梁上上吊自杀了。 E师:如果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老太太站在 旁边,而你正坐着,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告诉她,老太太您年纪那么大了,就别老是坐公共汽车省钱,搭计程车比较安全 F师:为什么清政府时期,八国联军会肆无忌惮的入侵中国? 生: 因为那时候男人也梳辫子。 G师:这和洋人的入侵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有关系的。洋人看到中国人都是梳辫子的,以为只有女人,没有男人,所以就觉得好欺 负。 H师:人类征服北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生:我们又要多背一道大题。 I师:“太”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如太上皇,太空等等。谁能再举个例子? 生:太太。 J师:当别人已经不感兴趣,而他还是一个劲的讲下去的人,我们叫他什么? 生:老师。 K师:如果你只有一天的寿命,你想去哪里?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物理系需要招硕士生吗?

原文在新浪博客 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任何要认真做一点严格意义上的物理研究的人都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来打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科4年(实际上学习物理的时间也就两年多一点吧?)加上硕士一年半左右,即便是非常努力的学,也无法达到要求,所以硕士生的研究论文或者是导师或师姐师兄们帮忙,或者就是为了论文而论文,谈不上研究。 另一方面,很多硕士毕业生都选择了与物理无关的工作,事实上,硕士毕业也无法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从就业来看,物理学的训练也许和他们从事的职业毫无关系。对于一般的就业来说,本科的物理训练和物理文化的教育应该足够;对于以物理为职业者,硕士训练根本不够。 这样,物理学的硕士培养确实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目前培养的硕士大体在三个专业: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这些基本上都是正统的物理专业,定的培养目标是物理学家。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在读学生的就业期望强烈矛盾!(光学工程不属于物理,此处不讨论)在这样的矛盾下,导师,学生,管理者很难一致。 一个解决的办法是:停止招收物理学硕士生,只招收博士生(包括直博生)。同时建立应用物理硕士生专业,在医学物理(物理治疗,医学图像(CT 等)分析和处理);器件物理 (晶体生长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材料物理(材料的合成,材料性能的测量)等方向培养高级物理工程师。事实上,物理系有一部分这些方向的老师,适当的调配并引进一些老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教授不教及其它

原文在新浪博客 这是校庆期间,发表在校BBS上的几句话,略加修改,发在这里。 虽然很多老师对于教授要教,对于SCI论文等等,每天都在说,或者每天都在做,但似乎没有带来什么,在BBS上看到的,大多还是抱怨。江泽民学长来说了几句,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响,可见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还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和科研两件事,其重要程度,学校的领导其实非常清楚。但是,怎么做,并不是仅仅由学校领导决定。领导必须要花大力气去做好一系列毫无意义的表面文章,否则无法向更高的领导交待,无法向周围的企业,政府机构,社区交待。他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和各类人等说很多废话,每天不止一次地吃宴请或宴请别人(这绝对不是美差,而是非常苦的苦差事)。这样,他们确实很少会抽出时间思考教学和科研的大事。 虽然有很多教授不教,但也有很多教授一直在一线上课。我周围的很多科研非常优秀的教授和副教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本科教学上。如果用教授不教来评价这些老师,我觉得很不公平。 关于研究生发表SCI的论文的做法和规定其实都有很大的问题,但目前只能这么做。从物理系来说,物理研究的结果,只能是论文。当然,探索性的研究,不一定能很快出论文,而且可能失败,所以,能不能拿到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应该由答辩委员会决定,而不是数文章,否则,答辩委员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数文章的工作,大概高中生就能做的很好)。但是,当我看到我们有些研究生在为每个学期听几次不是自己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而讨价还价的时侯,我只能认为这样的硬性规定必须保留。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培养水平离由答辩委员会决定的要求太远。 我这几年都出物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卷,我所把握的试卷难度,是90分及格(总分有150分),凡低于90分者,如果不是意外,我认为不具备在物理系继续研究生学习的能力。但是,这几年的分数线似乎都远低于90分。如果明年还是我来出题,我可能要考虑把及格定在70分,这样就和目前的分数线比较一致了。在全国,高等教育已经趋于全民教育,但在交大,应该是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在任何地方都应该是精英教育!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育要求的降低,精英一定不会来了。我强烈支持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美国,欧洲)读研究生,虽然美国的的本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但研究生教育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关于施士元先生的一些八卦

原文在新浪博客 我的大学毕业设计是跟施士元先生做的,那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当时施先生大约75岁左右,鹤发童颜,思维敏捷,是我们崇拜的对象。现在,施先生差不多100岁了,这两年没去看望他老人家,不知身体状况如何。下面是一些关于施先生的道听途说的故事,没有核对和考证过,细节上一定有出入。 施先生是清华首届物理毕业生,同期毕业的还有周同庆,王淦昌二人。据说毕业时三人中施先生最强,王先生最弱,但后来的成就王先生最大。施先生是居里夫人的研究生,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得到了博士学位,专业是实验核物理;回国以后,长期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担任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是施先生的学生。施先生回国太早,当时国内实验条件太差,他老人家就改行做凝聚态了,不过也没有丢掉核物理。全国大办原子能时,施先生又回头作核物理,但不是做实验,而是做理论。 施先生曾经翻译过一本< 角动量理论>的书,署名是他的笔名万乙,这本书对国内核物理人才的培养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另一本起过关键作用的书是于敏教授和杨立铭教授写的,书名原子核理论,署名 夏蓉,据说署名的来源是该书是于先生和杨先生在某年的夏天在成都的一个讲习班上的讲稿发展而成,这本书大四时读过,是我离开核物理的重要原因–吓跑了)。 按照施先生的资历和成就,当选院士(那时叫学部委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施先生连博导都没有当上过。其原因也很简单,上世纪的70年代末,施先生应该坐在第一排对后辈的工作指点一番,这样就一定能当院士,可是施先生非要上台表演,结果演砸了。据说是砸在IBM(这个IBM 不是卖电脑的公司。IBM==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翻译出来可以称为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是核理论的一个很流行的模型,现在还有人在研究)上和英文上,施先生英文很好,脑子很快,当时IBM很热,施先生很快看了一些文献,在很多人还在抱 着字典啃论文的时候,就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可惜,他的理论是错的,当时他的一些学生等都希望施先生不要去讲他的理论,但施先生坚持要讲,后来通过钱三强教授(钱三强是居里夫人的女儿的学生,算是施先生的晚辈)的安排,在中国物理学会的庐山会议上做了一个大报告,奠定了施先生上不了院士的基础。 施先生非常聪明,兴趣也非常广。1980年左右,他又开始研究生物物理,研究红血球在人体中的运动问题,也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电子结构,用CNDO(CNDO 是量子化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在计算机速度不是很高的时期曾经非常流行。)还做过一些计算。而且,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的加速器建设。再后来,施先生在风湿病变得越来越厉害的时候,练习钢琴,以保持手指的活动能力,据说达到了可以上台演奏的水平。更后来,关节变形比较厉害,钢琴不能弹了,他又开始学画,画了很多中国意境的西洋油画,还办过画展。两年前去看望老先生,他还让我把他的画一幅幅拿过来,他给我解释画的意境,可惜我是画盲,收获很少。现在,施先生快百岁了吧? 上次看望他时,除了关节严重变形,行动困难之外,耳不聋,思维仍然非常清楚,反应敏捷,只是记忆力差了很多,聊了一个多小时,开始聊的一些问题到后来老先生已经不记得了。 施先生不追求名利,晚年自得其乐,是我辈的楷模。 附注:最近查了一下, 施先生生于1908年3月18日,今年98岁。1933年回国担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时年25岁,可能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找到一幅施先生晚年的照片,放在前面。

Posted in 旧文存档, 物理人物 | Leave a comment

发财梦

原文在新浪博客 最近碰到一个在美国的同学,谈到钱的问题,他说,他对财富没有太多的追求,有洋房住,有过得去的车开,有足够的子女教育费用就可以了。他还说,作为一名美国的大学教授,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他的年薪,大约9万美元。 我突然意识到,这也是我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还没有实现,而且,也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一个中国大学的普通教授,要做到洋房,好车,子女教育费的自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确有少数教授们远远超过了这个目标,但绝大大多数是达不到的,包括院士在内,也达不到。 换个角度看,似乎梦想还是能够成真的。 记得上小学时,最大的梦想是拥有我所在的那个村的小卖部卖的一种8毛一支的钢笔。有一次做梦,梦见在放学的路上捡了一元钱,然后就跑步去小卖部买钢笔,结果,就在进入小卖部的瞬间,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醒了。钢笔终于没有买成。10年后,在南京读大学时,有一次在一个修笔的老师傅哪里看到了一支完全一样的旧钢笔,花了2元钱买了下来,圆了这个钢笔梦。记得这个梦之后的几年,每次路过梦中捡钱的地方,都忍不住要仔细看看,不过至今也没有在哪里捡到过钱。 92年时,工资是每月235元,当时已经有少数人买了自己的房子。当时的一个梦想是,那一天也有自己的房子,但按照房价和工资算了一下,发现这一辈子能赚到的钱也远远不够买一套房子。但过了7年,到了1999年,工资已经涨到3千多元一个月了,就在这一年,买了一套房子,梦想竟然成真了。 现在,突然发现钱不够用了,又梦想发一笔横财,以补缺口,看了几个期货的介绍,据说这是发横财的最佳途径,但同时又是倾家荡产的最佳途径。终于忍住了,没敢去玩。说不定过一阵,梦想又能成真呢?或许去买10块钱的福利彩票看看,没准儿就中500万。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总算有点时间了

原文在新浪博客 这学期上了两门课,加上别的事,忙的半死。放假两个星期了,总算有点时间上网了。 也许是我们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在无法忍受,很多人(不是个别,也许一半以上)根本不愿意学习,上课不来,作业不做,考前两个星期突击一下,就来考试了,考不及格,还要去告状,说老师的考题太难了,或者是考卷改的太严了。前两天刚刚处理这样一个事件,70人的班级,竟然将近20人不及格,而且有学生告状考卷改的太严。查考卷的结果发现,题目偏简单,改考卷扣分偏宽,如果按照课程要求严格考试,估计一半以上不及格。 学生考试不及格,不是考虑如何学好,而是通过家长,班主任等来求情,甚至威胁老师。 这样下去,这一代大学生不知道能做什么?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2 Comments

和谐,被和谐

原文在新浪博客 最近,几位在科学网非常活跃的博主或被和谐,或自我和谐了。 有些据说转移到搜狐了。 很幸运的是,我自己的博客还从来没有被和谐过,不论是整体,还是单篇文章。 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确有被和谐和自我和谐的经历。 更不幸的是,被和谐的同时还要看上去没有被和谐还不能自我和谐。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转载]Dear 地耳

原文在新浪博客 [转载]Dear 地耳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姐姐们 作者:简直 (据说是宁夏某一年的高考文科状元,著名投资人 魏君贤) 【释名】地踏菇。【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明目益气,补肾。 ——《本草纲目》菜部·地耳 地耳是北方荒漠地带天然生成的藻类植物,仅靠人工采集。新鲜地耳呈墨绿或褐色,片状松软,风干后呈乌黑色、卷状。地耳是发菜的伴生物,由发菜中的宽菜生长而成,与发菜并称为“姊妹”菜,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2%,并富含钙、铁、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低脂、低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属“美味八珍”之一。 ——新华网甘肃频道 据介绍,地耳是用锯末、秸秆撒上地耳菌人工繁殖的,在潮湿的地方自己也能生长,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成本很低。一斤地耳的产地价约两三块钱,摇身一变成为“黑木耳”后就能卖出十三四块钱。 ——《当心地耳变身黑木耳》,《西安晚报》,2004年12月30日 在西北老家,它其实不叫地耳,而被称为“地软子”,漫山遍野都是。隆冬季节,乡里人闲来无事,从山坡上一块一块地拣回家,从中捡去柴草,泡洗干净,用来做汤,或者和包子馅。地软子的味道正如本草纲目里写的,“平”,也就是说,它没有什么味道。也许一切伟大的食品,其妙处就在于没有味道,比如燕、鲍、翅,谁说它们香气扑鼻什么的,我肯定他没吃仔细。 地软子作为食品一点儿也不伟大。它的卑微,从《西安晚报》所载的文章中就可以读出来。作为一种从形象和内涵都可以被定义为“草根”的另类食物,正因了它的卑微,才让我从幼年玩泥巴的阶段就时时接触,一直吃到来北京上大学的那一年。 能在小时候的每个冬天吃到地软子,和家里姐姐为数众多这一事实有着极大干系。地软子“仅靠人工采集”是我的生活经验能加以证实的;而“用锯末、秸秆撒上地耳菌人工繁殖的”这一类,我迄今为止没有见过。我非常希望《西安晚报》能再提供一则信息,告诉我哪里有售人工培养的地软子,或者告诉我哪个品牌的黑木耳是地软子变身而成的也行。 *** 从我能记事起,除了已远嫁他乡的大姐之外,家里还有很多姐姐在不同的地方读书。大姐成长的阶段,正是伟大领袖号召学大寨的时候,也是城里传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候。以大姐的个性和风范,想必是非常积极地投身于梯田建设大会战之中,宝贵的青春时光就在伟大领袖几十级以下的代理人的指挥下,将一 筐一筐的黄土和石块用肩膀从高处挑到低处,或从低处挑到高处。地球未能因之变形,大姐却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姐差一点走上了和大姐一样的集体主义道路。三姐初届学龄之时,一种我现在说不清的风气把三姐吹到了小学里。二姐在三姐快要上三年纪之时,突然福至心灵地自己嚷嚷着要念书,而且直接跟着三姐从三年纪起读。从这时起,我们一家人看上去就一年比一年更像个“耕读传家”的范本。 估计是在二姐和三姐读四年纪的时候,四姐开始读一年级。四姐开始读三年级时,哥哥开始读一年级。哥哥开始读三年级时,我开始上学。到我上学的时候,家里已满是中小学教材。当时是1979年,初识汉字的我,除了父亲从工厂带回并糊到家屋四壁上的《宁夏日报》之外,所谓的课外读物就是很多年后我才会有机会用到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年级的《语文》课本,外加一本1970年代版本的软塑料皮薄纸《新华字典》。 父亲在国营工厂做工,母亲在乡村里务农,五个上学的孩子,这是我记忆中保持了相长久长的家庭格局。现在模拟“大历史”角度看来,这简直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前后中国社会的缩影。在我们四处上学的年代里,除了寒暑假之外,家里主要是母亲一个人在管理着几十亩地、几十只羊和几头牲口,父亲在县城和乡村之间每周往返七十公里。姐姐们基本上都住在乡级中学,周末回家。 而到了寒暑假期,我们就成为最热闹的一家人。暑假里对于姐姐们来说永远是做不完的农活——不是父母亲非要把女孩子当男孩子使,姐姐们都太勤快。太阳晒得脸上脱皮,她们也是无怨无悔地冲在金黄的麦趟子里。 相对而言,寒假就显得比较悠闲。姐姐们除了断文识字这些学校里的功夫之外,都会做针线、剪窗花。有了她们,年前年后,整个院子、屋子都会大变样。用了大半年的被子全部被拆掉洗净再缝起来,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新,糊上新窗纸,贴上新窗花。在阳光暖和的下午,我肯定是拿着一本没头没尾、卷边卷角的《水浒传》或《封神榜》,在院子里和狗啊猫啊一起晒太阳,看着姐姐们忙出忙进。 家里的活儿做得差不多了,姐姐们会到附近的山上拾地软子。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会用木制的升子端回家一大堆。可能是因为拾得太快了,中间夹着很多草根儿,母亲和姐姐们在互相抱怨声中捡干净,泡上水。几个小时过后,干皱的地软子们就会变得又大又软。当天晚上肯定会吃到用地软子和猪肉臊子做成的酸汤。对于我的姐姐们来说,一年到头,集体去山上捡拾地软子这种似家务非家务似休闲非休闲的事情,可能是一年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 二姐念到初三,她的中学教育就走到了尽头。当时上高中考大学好像对于我们这样的草根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传说,连梦想都不是,因为根本无人提及此事。二姐初次中考失利,要转到县城的某所中学补习。我好像正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作为二姐的伴儿,被转到县城第四小学上学。从此我的生活就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翻工厂墙头,偷部队军帽和皮带,发展到初中就是书包里装着砖头打群架等等不提。 自二姐转到城里开始,三姐、四姐都是在最后一年转到县城参加的高考。这成为父亲的一种惯例。多年之后,在北京,人们把这种做法叫做“择校”。而我则分别陪伴着她们一个接一个的考完高考,又回到乡下去读初三。 我上三年级那年,二姐开始上卫校,两年后她成为县医院的一名护士。直到今天,她仍然是县医院必须值夜班的年龄最大的老护士。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同事们有的成了副院长,有的成了护士长,二姐则成为最资深的护士,所有病人都喜欢由她来扎针。这也许是因我家在当地的所有社会关系均比我家更为草根,也许是因为二姐把所有上班时间都用在扎针上了。 三姐升了一步,上到大专——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她曾就读的乡级中学教高中化学。因为“好学生”都被县城中学层层“拔走” ,她们学校的升学率奇低,但她仍用心教书,面对一屋子的农民子弟讲普通话,列化学方程。几年来一直传说该校高中部要撤掉,同事们纷纷请调。县城中学每次招人,县教育局都会组织和证监会发审委一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考试,三姐每次必参加。如果招二名,她的成绩就是第三名,如果招三名,她的成绩就是第四名。 2004 年的最后一次招人,名额较多,招六名,三姐考了第七名。这次回家,总结这些考试的时候,我告诉三姐,你每一次的成绩都是事实上的第一名,这事不怪你,只怪我远在他乡。听说三姐背后也哭鼻子,因为她化学教得好在全县尽人皆知。她教的农村孩子化学一门成绩会在全县冒尖。但在人前,她显得非常达观,自己说要是这一届最后的高中生教完后,在乡级中学没活干(初中化学老师的位置上有的是人),她就提前退休算了。 四姐本可以是我家第一位大学生。四姐高考的时候我已经在县城里混得很开,结交了六个兄弟,当时县城里的工人俱乐部流行滑旱冰,很多轮流外出的军人以及地方上的痞子都不会放过这样一种可以大呼小叫、纠缠女青年甚至很容易发起群架的运动。当我写到此时,耳朵里甚至传来“不要对我冷漠、不要不理睬我……”的快节奏旋律,当时它是经常听到的冰场歌曲。四姐和其他姐姐们一样,极好学,极温柔。当时家里几乎空巢,父亲只要厂里轮休,哪怕半天,都必回乡下干活。四姐除了准备高考、给我俩做饭之外,还要管着我,不要让我胡跑出去送掉性命。那天我正要出门,四姐察觉我要去工人俱乐部,极力阻拦,被我一把推开,时值深冬,我用力过猛,把熊熊燃烧的火炉也给掀翻了。四姐吓得大哭,一边哭一边急着灭火,而我还是跑掉了。 夏天考试的时候,四姐考得很不错,除了在考化学时因头晕而交了白卷。以缺一门成绩的情况,四姐仍然考进了卫校,读了高中中专,后来成为一名乡卫生院的大夫。两年前县里组建药监局,四姐考公务员考出了好成绩(可能因为这考试是省里组织的,比县里的考试稍微严肃一些吧),进去当了公务员。这个春节前后,她忙于以局里惟一一名非党民主人士的身份,列席于保先运动之中。 等到哥哥读高中的时候,二姐已经到县医院工作了。她把哥哥转到县城,住在她家里读书。我“返乡”后,以城里来的痞子身份在一所乡下初中混迹了大半年,几乎成该为该校的公害。不过马上就到了中考,我被县二中招到县城。一度我和哥哥都住在二姐家,两居室的房子里住着她们一家三口、我和哥哥,还有一个小保姆。二姐直到现在喊她已经十六、七岁的孩子时,还经常错喊成我或哥哥的名字。 哥哥顺利地、毫无意外地考上了西南地区最好的重点大学,现在成为西北某大学的教员,听说马上就当副教授了。而我则从县二中以完全不可思议的高分考到北大——如何不可思议?是这样:如果我又发生四姐那样缺考一门课的事,我还是会考上北大,不受缺任何一门成绩的影响。本系那一届招到了八个省的文科状元,我的成绩比其他七个都要高。 从那一年起,我的兄弟姐妹六人之中再无中学生。同样,从那一年起,我十多年来再没怎么吃到过地软子了。 *** 2005 年春节,我和往年一样回到省城,开车载着羊、哥哥、嫂子和侄儿一同回家过年。我们在县城为父母买了房子,二姐住同一个小区,四姐在500米以内,三姐在16公里外的镇上,大姐在另一个县城的城郊农村(其实就是我上小学和初中的县城,目前我们所在的县是后分出来的一个)。我们一回家,二姐和四姐全家都挤过来,热乎乎地挤在父母的两居室里。大年初一我去把三姐接来,初二又接来大姐。全家二十几口子挤在一起说话、做东西吃,做东西吃、说话。晚上再分到三处去睡觉。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2013年06月06日

 原文在新浪博客 饮水思源 – 文章阅读  [讨论区: PhysDept] [转寄/推荐][转贴][删除][修改][设置可RE属性][上一篇][返回讨论区][下一篇][回文章][同主题列表][同主题阅读 ][从这里展开] 发信人: bluebeard(bluebeard), 信区: PhysDept 标 题: 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3年06月06日08:22:52 星期四)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nwj(真实的奇迹), 信区: forum 标 题: 物理系怎么了?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3年06月01日22:03:48 星期六) 马红孺老师微博: http://weibo.com/hrma 资深农民工518:一个庆祝上海交大物理系(1928–2013)死亡的庆祝会正在进行,作为一 个交大物理人,我向物理系默哀!1952年的院系调整,物理系被整体迁往复旦大学,交大 物理的精神和文化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得到了传承和发展。1978年物理系以应用物理系的名 义恢复,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交大最强的理科系。 资深农民工518:改名本身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一个恶霸为了宣示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 么。 (今天 09:03)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

本人在交大的第一次重大教学事故【来自 饮水思源】

发信人: Colloid(老马), 信区: PhysDept标 题: 本人在交大的第一次重大教学事故(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1年09月06日13:12:34 星期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rum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lloid 于 2011年09月06日13:11:50 星期二 发表 】 【 原文链接 】 今天上午,接到教务员电话,告知昨天开学第一天,有一门课本人没有去上。 作为20+年教龄的老师,当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是重大教学事故。 二十多年的教学,本人从来没有出过任何教学事故。 但是,开学第一天的课我可是去上了呀,而且提前至少5分钟到达教室。 教务员告知,课程的名称是“计算物理”。 我有十几年不上“计算物理”这门课了,这绝对不可能!!!!!! 仔细回忆,总算想起来上学期查课程网页时,发现自己名下有一门“计算物理”课。当时 就立刻与教务相关的领导交涉,后搞清楚是致远学院的课程,似乎是因为任课教师为新引 进教师,报到手续还没有办好,先挂在我的名下。这似乎也不是大问题,挂就挂吧,新老 师办手续确实需要时间,理解。 上周末,为了确认,再查了一次课程网,我的名下只有我自己的“热力学统计物理”一门 课了。我自认为这门暂时挂名的课已经转到任课老师的名下了。 没想到,竟然就出了大事故,本人似乎要对此事故负全部责任,又似乎完全没有责任!! !!! 而刚刚得到的消息又是出人意料的好玩:这门课已经在上课的前两天,星期六被取消了,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旧文存档 | Leave a comment